2020-10-22 15:23:51 責任編輯: 微米生物 0
因餐廚垃圾水分含量高,增加焚燒燃料的消耗,增加處理成本。所以,餐廚垃垃圾處理行業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,成了關注的重點。
一、餐廚垃圾處理行業概述
餐廚垃圾是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總稱,指餐館、飯店、單位食堂、家庭日常生活等飲食剩余物以及食物下腳料、剩菜剩飯、肉食、油脂、蔬菜瓜果等,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組成成分,具有含水率高、有機質占比高、含鹽量高、易生化降解等特點。
目前,我國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傳統處理技術和資源化處理技術。其中,傳統處理技術主要有填埋法、焚燒法等,資源化處理技術主要有好氧堆肥、飼料化處理、厭氧發酵等。具體來看,在傳統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中,填埋法具有簡單、投資小的特點,但填埋處理資源化水平極低,并以污水量大、污水處理困難、堆體穩定性差及資源浪費為重大代價。
焚燒法對餐廚垃圾的熱值有一定要求,一般用于處理有相當熱值的可燃性垃圾,如木材、紙張等,對含水率較高的餐廚垃圾就不適宜直接焚燒,因為水分含量高會增加焚燒燃料的消耗,增加處理成本;且高含水率會導致焚燒爐內燃燒不完全,促進二噁英的生成;因此,餐廚垃圾不適合用焚燒工藝處理。
在資源化處理技術中,好氧堆肥是利用微生物對餐廚垃圾中的有機質實現降解的過程,包括好氧生物處理、堆肥化處理。餐廚垃圾含有豐富的有機質、適量的水分、均勻的營養元素配比,十分適合微生物的生長。因此在一定的堆積狀態下,餐廚垃圾中的微生物自然生長繁殖,使有機質降解,最終生成穩定的富含腐殖質的有機肥料。
飼料化處理曾被認為是資源化處置的良好方式,因餐廚垃圾中含有豐富的淀粉、纖維素、蛋白質、脂類及無機鹽,可將其脫水后制成蛋白飼料。但由于餐廚垃圾中含有豐富的淀粉、纖維素、蛋白質、脂類及無機鹽,因此將其脫水后制成蛋白飼料。
厭氧發酵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處理方式,處理過程包括水解、產酸及產甲烷三個階段。厭氧發酵具有顯著優勢:無害化程度高,且具有高的有機復合承擔能力;有機質利用充分,其在實現垃圾資源化的同時,符合國家能源政策;最大化的回收餐廚垃圾中的油脂。
我國餐廚垃圾種類繁雜,除了食物之外,還經常混雜玻璃杯、筷子、塑料袋、易拉罐等各種雜質,整體呈現高有機物含量、高含水率、高油、高鹽分的特性,因此在上述處理技術中,厭氧發酵比較符合我國餐廚垃圾處理需求,是目前的主流處理方法,在試點城市的規劃、在建項目中占比達80%。
因餐廚垃圾相關配套政策不到位,行 業發展過于依賴政府投資和補貼,導致我國餐 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到 5%。為此,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,積極支持 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,加強污染防治。
二、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現狀
近年來,在城市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下,我國餐飲業發展迅猛,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42716億元,比上年增長9.5%。餐飲行業高速發展,隨之而來的便是堆積如山的餐廚垃圾,餐廚垃圾產生量大幅攀升。
據統計,2010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已達7823萬噸。并呈現逐年增長態勢,到2015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達到9475萬噸,日均產量達26萬噸/日。截止至2017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增長至9972萬噸,2018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突破了1億噸,達到了10800萬噸。
對此,我國政府對餐廚垃圾的處理高度重視,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引導、規范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發展。例如,《“十三五”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》提出,今后將繼續推進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能力建設,根據各地餐廚垃圾產生量及分布等因素,統籌安排、科學布局,鼓勵使用餐廚垃圾生產油脂、沼氣、有機肥、土壤改良劑、飼料添加劑等;鼓勵餐廚垃圾與其他有機可降解垃圾聯合處理;到“十三五”末,力爭新增餐廚垃圾處理能力3.44萬噸/日,城市基本建立餐廚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。
投資規模來看,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總投資約2518.4億元,其中餐廚垃圾專項工程投資為183.5億元。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全國已建、在建、籌建(已立項,部分已招標)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(50t/d以上)有118座,總計處理能力約2.15萬噸/日。
與此同時,全國各省市也加大了對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的投資力度,2018年,全國新增籌建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投資金額共計34.34億元。其中,廣西、河南、江蘇三省的投資力度最大,投資金額均在4億元以上。
三、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發展中的問題
雖然我國在餐廚垃圾處理已獲得很大進步,但在餐廚垃圾的處理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。首先是政府職能不清晰,法律政策及行業標準還需進一步完善。
餐廚垃圾處理中的問題
其次是分揀效果差,非法渠道收益大,收運效果不理想。分揀效果差主要原因是餐廚垃圾種類繁雜,除了食物之外,還經常混雜玻璃杯、筷子、塑料袋、易拉罐等各種雜質;非法渠道收益大主要原因是民間私人收購的便利性滿足餐飲業需求,同時地溝油的非法暴利收入,使得國內餐廚垃圾市場形成了畸形模式。
最后是終端產品規模化收益未現,短期阻礙行業高速發展。經過垃圾處理廠處理之后形成最終產品主要包括飼料、生物柴油、肥料等,目前我國餐廚垃圾處理終端產品規模化程度不高,產量較少,應用較為有限。
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
目前,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,從業企業數量不多,且競爭格局較為分散,單個企業處置規模相對較小,尚未有企業一騎絕塵,仍為群龍割據的市場藍海狀況。總體來看,我國餐廚垃圾處理產業尚在發展的早期,但市場競爭已一觸即發,哪家企業能率先成功建成示范工程、穩定運營、形成良好的商業模式,將對其所用工藝成為行業標準工藝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,從而有望快速搶占市場,成為行業龍頭。
預計到2020年,我國包括收運體系與監管體系建設、處理設備、處理工程項目、營運市場等在內的餐廚垃圾處理市場空間可以突破至1000-1500億左右。其中,餐廚垃圾收運體系建設約需200億(收運體系其中包括垃圾容器、車輛,包括車輛和垃圾容器之間的銜接)、處理處置工程市場約需500-1000億、日常運營市場大約是300億、監管體系建設大約能形成20億左右的市場規模。